三公是哪三公_三公是哪三公经费

频道:生活实用 日期: 浏览:3403

三公是指哪三公?

“三公”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解释和官位称呼,但都是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1、西周时期,类似于三公的最高官职是太师、太傅、太保;

2、西汉时期,三公分别是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3、东汉时期,指的是太尉、司徒、司空;

4、秦朝时期,指的是三公九卿制度中的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5、明清时期,三公变成了太师、太傅、太保。

另外,在没有特指的情况下,三公说的都是秦朝秦始皇时期在想李斯创建的三公九卿制度中的三公。

三公:中国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据史类作品记载秦朝设置,秦朝以后多为虚职。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三公是什么意思?

三公是中国秦朝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秦朝以后多为虚职,地位上略低于宰相。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周朝时候,“三公”是指:太师、太傅以及太保。

秦朝、西汉时候,改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

西汉末至东汉初期演变为: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改为太尉、司徒、司空。

后来,魏、晋、宋、齐、梁、陈等皆沿用以太尉、司徒、司空作为“三公”。

到了北周,又改回原来周朝的称呼:仍以太师、太傅以及太保为“三公”。

隋朝再次称“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

唐朝时候就延续隋朝制度,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动。

三公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听说,他具体什么意思呢,接下来我为大家解读一下,言语不当之处,请指出错误。

三公是为古官名,说法各异,最早的话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最早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后周朝改为太师,太傅,太保,直到秦朝统一后正式立法三公九卿制,之后的大汉也是秉承的秦制,这时候的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者管辖范围与职责都不同,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并管理文武百官,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的军国事物,但是并没有军权,是个空架子,军权都在皇帝手中,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百官的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之责,算是个副丞相吧。以上就是我的解答,希望能帮到提问者!

三公经费是指哪三公?

“三公经费”是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

由于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的性质与“三公经费”性质相似且互有交叉,审计方法和程序基本相同,因而在本提示中一并统称为公用经费进行阐述。

三公的职责?

秦朝的三公指的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丞相是百官之长,它的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秦丞相多设左、右二人。秦朝建立之初,分别以隗状、王绾为左、右丞相,后来则有右丞相冯去疾和左丞相李斯。在秦始皇统治时期,不但丞相的任免完全由皇帝决定,而且各项政事的处理,也完全取决于皇帝,丞相并无决断之权。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工作,同时还要帮助丞相处理政事。在秦朝以前就有御史一职,但只是很低微的一种官职。秦始皇为了牵制相权,加强监察,于是改设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太尉的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军事事务,是中央政府中的最高军事长官。太尉在战时有领兵作战的权力,但是没有权力调兵,军队的调动权只属于皇帝一人。